楚楚丶小雪龍 发表于 2021-5-3 07:30:44

北京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一周年 今年重点“盯桶”“管桶”

“扇贝壳属于什么垃圾?是其他垃圾。扇贝壳坚硬、不易腐烂,所以不算厨余垃圾……”昨天上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朝阳区大屯街道安逸社区阳光新干线小区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今年,全市垃圾分类将重点关注“盯桶”“管桶”。

  上午9时,朝阳区大屯街道阳光新干线小区西门,居民马阿姨拎着两袋垃圾来到了垃圾桶旁。她将手中的厨余垃圾袋口朝下,垃圾倒进桶里,垃圾袋扔进一旁的其他垃圾桶;再把手中另一个袋子里的矿泉水瓶、易拉罐扔进可回收物桶。看她完成这一连串操作,守在垃圾桶旁的志愿者张爱昆给马阿姨点赞:“您分得真好,咱们以后还得继续坚持啊!”

  对张爱昆来说,垃圾分类实施这一年,变化是看得见的:“原来要有10个人来扔垃圾,基本都是混着的,现在也就一两个人分不太好,大部分居民都能做到自觉分类了。”

  阳光新干线小区共有三栋居民楼,入住居民606户、1800余人。《条例》实施后,大屯街道和安逸社区出资,在小区里建设了6组“四有”标准化桶站,并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有专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工作人员值守,帮助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换取积分。在此基础上,街道、社区还在小区里的垃圾桶上加装了便利拉环,社区还将“北京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的二维码印在垃圾桶边的投放公示牌和宣传画中,方便居民查询垃圾种类,准确投放。

  “桶站、分类驿站、暂存点、中转站、分拣中心、末端处理设施共同构成了适应分类要求的新型设施网络体系,而这其中,前端的桶站和分类驿站等投放点又尤为重要。”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二级调研员李彦富表示,“设桶、盯桶、管桶”,是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三个关键环节。《条例》实施一年来,本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规范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固定桶站的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分类驿站1275座,达标改造固定桶站6.32万个,设施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条例》实施的第一年,‘设桶’工作成效显著,可以说现在居住小区的桶站设置还是比较齐备的,接下来新的一年,全市将重点抓好‘盯桶’‘管桶’这两个环节。”李彦富表示,去年5月份,全市桶站值守率只有20%至30%,目前,全市垃圾分类桶站在值守时段内的值守率提高到了90%以上。

  接下来,全市在继续落实保洁员守桶、护桶要求的基础上,将通过党员双报到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志愿者桶前值守;强化精准识别、精准上门指导服务;加强城管执法进社区,督促居民个人履责;大力推进回收企业上门回收服务,促进宣传到户、到人。

JulietaHoc 发表于 2021-5-13 11:27:28

楼主写的很经典!

SelenaElde 发表于 2021-5-17 12:37:18

楼主给英明下了定义!

javaflower2011 发表于 2021-5-21 14:26:49

收藏了,怕楼主删了!

blueeagle4 发表于 2021-5-27 18:20:54

楼主,替我问候您主治大夫!

fengccc 发表于 2021-5-27 23:27:57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一周年 今年重点“盯桶”“管桶”